中新社广州12月5日电 (记者 蔡敏婕)“2023从都国际论坛”连日来在广州举行。40多国前政要、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外国驻华使节、专家学者等围绕“多边主义:更多交流、更多包容、更多合作”主题开展深入研讨。
10年来,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了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共建“一带一路”,已经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从倡议转化为全球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在拉丁美洲是有非常明显的效应,大家都在谈‘一带一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确很有实效。我觉得其实在很多方面这些效果也超越了基础设施的领域。”斯洛文尼亚前总统、世界领袖联盟主席达尼洛·图尔克称,两周前,他在拉丁美洲参加会议的时候,从会议获知拉丁美洲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可,“它不是一个空中楼阁,它是一步步累积起来的”。
“尤其是不发达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时,会因为规则门槛而无法进入。而‘一带一路’倡议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表示,基础设施落后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的最主要障碍,“一带一路”倡议是以基础设施投资作为起步,以互联互通作为抓手,来缓解世界市场的失灵问题。
“要致富先修路,修桥修路,这是最重要的。任何一个经济体,如果要发展,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在论坛举办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实现物质意义上的互联互通。
“我们希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大部分老百姓都是可以获利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能共享中国的发展。”郑永年称,“实际上我们从基础设施建设转向民生经济发展,也是希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也能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一个普遍的价值观,没有人喜欢贫穷,也没有人喜欢一个富而不公的社会”。
在郑永年看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体量大,11个城市有着很好的劳动分工,比如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深圳是科技创新中心,广州是全球商贸中心等,这种明确的劳动分工,对于经济发展非常有利,“共建‘一带一路’将会更注重民生经济的发展,香港、广州和深圳都具备这样的能力,我个人觉得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应当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领头羊’”。
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石佑启看来,在推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硬联通”的基础上,应着力构建更高标准的公正、透明、可预期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完) 【编辑:钱姣姣】
中新网长春12月5日电 (记者 郭佳)记者5日从吉林省气象局获悉,吉林省11月份平均降水量达到72.8毫米,是常年同期的2.6倍,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降水最多的月份。
当天,吉林省气象局在长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吉林省11月份天气气候特点、12月份气候预测及未来10天天气趋势。
11月11日,位于长春的天定山滑雪场“开板”迎客,吸引大量雪友前来体验今冬首滑。(资料图) 张瑶 摄
吉林省气候中心副主任吴捷介绍,11月,该省松原、长春、四平、辽源和延边的降水量是常年同期的3至3.9倍,全省有35个县市月降水量突破历史同期纪录。
11月,吉林省共出现5场雨雪天气过程。其中,5日、6日为入冬以来最强雨雪天气过程,伴有复合灾害和复杂相态转换,其间出现大暴雪、暴雪、暴雨、冻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吴捷介绍,特别是11月6日,吉林省多地集中出现暴雪、大暴雪并叠加暴雨、冻雨天气。长春等8县市出现冻雨,最厚积冰达到8毫米。大雪致多地禽畜棚舍坍塌、蔬菜大棚受灾。
在气温方面,11月,吉林省平均气温为-4.8℃,较常年同期低1.6℃。月内出现3次寒潮过程,较常年略多。
吉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王宁预计,12月6日至15日,吉林省平均气温为-11.0℃左右,比常年稍高;平均降水量为3.5毫米左右,比常年稍多。12月上旬料无极端灾害天气发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