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城市更新是促进城市转型发展、建设人民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国内外城市发展实践来看,城市更新不仅是城市存量空间重构和价值提升的过程,也是通过推动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激发城市文化活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提供不竭动能的过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应坚持系统观念,从历史、比较和治理等多重维度认识城市更新过程中蕴含的文化价值,理解城市文化具有的传承性、差异性和包容性,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从历史维度看,城市更新需注重文化传承性。
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基因与内核,是一个城市基于其历史、地理、环境等因素形成的特有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城市不断发展创造着巨大物质和精神财富,并不断孕育和萌发着创新活力和动力,影响着人类发展的前途与命运。从古至今,每个城市的产生、成长、成熟的演变过程,都具有文化的可溯源和可持续特征。从实践来看,城市更新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认识、理解和建设城市的思维和方式。城市的文化古迹和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强化文化传承是城市更新的内在要求。无论是为了应对“大城市病”问题进行的旧城功能调整和旧居住区改造,还是通过旧工业区文化创意开发、历史文化街区重建为城市经济提质增效,都不能脱离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同时,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强调文化保护与传承并不意味着故步自封。城市文化会不断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被赋予时代新内涵并融入城市生产、生活、生态中,塑造城市文化生态、改善要素供给结构,创造出新的市场和社会需求,推动城市从粗放型外延式发展转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从制度上保障实现城市功能提升、生活品质改善与历史文化保护三者有机统一。要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全方位、立体化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同时,尊重、保护和延续城市文化脉络,注重留存城市自身的文化记忆,保持原有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真实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不断挖掘城市文化资源、阐释城市文化价值、塑造城市文化品牌,把城市文化的保护与挖掘纳入城市更新项目规划、建设、管理的全领域、全过程。
从比较维度看,城市更新需注重文化差异性。
提升城市竞争力,需要通过吸引较多物质资本、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更新是在挖掘城市传统竞争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城市比较优势和形成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一个城市长期形成的独特地域风情、人文底蕴,既是城市有机体的组成部分,也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特质。自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发展大多以增加物质财富为主要目标,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演进,城市发展逐渐向重视精神生活和人文体验转变,城市文化的差异性影响日渐凸显。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保持并凸显城市文化的差异性,既有助于巩固城市特质,提升城市文化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也有助于增强城市各类主体的共同意识,提升城市发展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而增强城市在区域乃至世界竞争中的话语权。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要开展特色化、精细化城市设计,防止“大拆大建”和“千城一面”,围绕城市文化价值主线,结合城市山水格局、环境条件和建筑风格等,以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和微改造为切入口,统筹谋划布局,着力塑造鲜明的地域特色、独特的城市性格、精美的城市空间,展现独特城市风貌和文化形象。此外,要推进文化与经济交融互动、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与产业双向赋能,把存量空间改造升级与文化产业结构升级结合起来,建设和完善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创业社区等城市文化产业载体,吸引各类创新要素向文化产业集聚,助推老城区焕发新活力,培育和提升城市竞争力。
从治理维度看,城市更新需注重文化包容性。
城市不仅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而且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目的地、栖息地。城市更新是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不同治理理念和方式在城市层面的具体体现。城市存量空间的再开发和功能的再完善涉及多元主体,不仅需要考量各方经济利益,更需要以文化凝聚共识,增强城市更新的社会收益,降低城市更新的社会成本。实施城市更新项目可能会对原有居民的社会网络和生活方式造成影响,但这也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凝聚社会认同、增强民众获得感的重要契机。在这一过程中,要避免仅仅关注国民生产总值、税收等经济数据,而忽视项目可能带来的资源环境成本和社会福利损失。需要充分了解和满足居民需求,加强文化传承、创新和传播,让居民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感受和分享城市文化活力提升带来的获得感。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要从源头夯实城市更新的民生基础,以社区为中心,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升相关区域公共服务质量。同时,要倡导全民参与、共建共享,推动城市更新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激发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和自我服务管理的潜力,实现多方参与、共治共赢,为城市更新构建有归属、有温度、有活力的城市文化生态。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赵峥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编辑:房家梁】
中新网12月5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左宇坤)黄金价格,再攀历史新高。
北京时间12月4日,期货黄金和现货黄金早盘同步大幅高开。COMEX黄金期货站上2150美元/盎司关口,现货黄金涨至2144美元/盎司,虽此后有所回落,但“新高”已然诞生。
一片火热的形势下,黄金珠宝公司也再次燃起了上市热情,纷纷递表冲击IPO。
COMEX黄金2023年价格走势。
“手上的大金镯子更值钱了”
本周伊始,黄金价格持续上攻,并再度打破了“天花板”。
12月4日亚洲时段早盘,纽约黄金期货(简称“COMEX黄金”)、伦敦现货黄金一度双双突破2100美元/盎司关口。COMEX黄金期货盘中最高触及2152.3美元/盎司;伦敦现货黄金则最高涨至2144.68美元/盎司,均续刷历史新高。
业内分析认为,黄金价格上涨与美元近期表现有关。据报道,上周美联储重申将谨慎行事,试图淡化降息预期,市场却并不买账,华尔街的降息预期反而进一步加强,推动金价持续走高。此外,美国经济数据出现更明显的走弱,造成美债利率和美元的显著下跌,同样利好贵金属价格。
另外,世界黄金协会10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全球央行净购黄金337吨,为有史以来第三高的季度净购金量。尽管未能打破2022年三季度的纪录,但2023年年初至今的央行购金需求已达800吨,创下了协会有该项数据统计以来的最新纪录。各国央行预计在今年剩余时间内将继续保持强劲的购金需求。
从业者们也感受到了这一震荡。在深圳水贝从事黄金珠宝生意的余先生4日对中新财经记者表示:“昨天水贝还有一些金价在480元/克以下的,今天最高点居然直接到495克/元了,虽然午后又回落了一些,但真的很少见一天之内有这么大的涨幅。”
“大金镯子”“大金项链”也随之身价上涨。记者了解到,4日,周大福、六福珠宝、潮宏基等黄金珠宝品牌国内足金首饰金价较前一日继续上涨,多家已突破630元/克。
“最近也就‘十月一’那段时间金价比较便宜,足金首饰在不算克减的前提下,克价也就580多元。此后便一直上涨,10月中下旬克价就已经在600元以上下不来了。”周大福一位销售人员对记者表示。
面对一路走高的金价,消费者们不免有人欢喜有人愁。想出手的蠢蠢欲动,想入手的扶额叹息。但在你我之外,还有一些人和企业正在经历“黄金的煎熬”,他们就是想要上市的黄金珠宝公司们。
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src="//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3/12/04/5cc27b543b3643338be772c7b960bb9a.jpg" alt="资料图:民众在商场购买黄金饰品。 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
资料图:民众在商场购买黄金饰品。 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趁热”谋上市,黄金珠宝公司排队IPO
火热上扬的金价,终端消费的热情,也再度点燃了黄金珠宝公司谋求上市的渴望。
近日,被称为中国第一家推广“古法黄金”概念的黄金珠宝公司——老铺黄金向港股IPO发起冲击。这是老铺黄金二度冲击资本市场,此前曾于2021年在A股谋求上市折戟,在上会前一天被取消审核。公司还曾因现金流为负、存货高企、供应商利益输送等问题被市场质疑。
国潮热度延续,定位高端的老铺黄金也拥有了更高的毛利水平。从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其毛利率分别为43.1%、41.2%、41.9%及41.7%,放眼整个黄金珠宝首饰市场都是非常高的。
在老铺黄金本次递交的招股书中,也介绍了其颇有风格的当家产品。例如足金镶嵌产品玫瑰花窗项链、蝴蝶锁骨项链及并蒂莲宝盒金器等;足金黄金产品花丝平安扣、如意祥云纹手镯、独角貔貅实符等。
无独有偶,梦金园黄金珠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梦金园”)今年9月也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此次赴港上市之前,梦金园也曾冲击A股IPO未果。
梦金园自我定位为“中国高纯度精工金饰专家”,是少数可量产999.9黄金珠宝的黄金珠宝品牌之一,并称公司在黄金提纯、精密制造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根据招股书披露,整体而言,梦金园的业绩呈增长态势。
虽然收入排名靠前,但梦金园却因为产品结构中素金饰品占比过高,导致近三年以来毛利率不足6%,而同行里周大福、周生生等2022年的毛利率均高于20%。此外,多数黄金珠宝品牌的黄金主要向上金所采购,而梦金园却长期以“旧料兑换”为主。此前梦金园在A股申请上市时,这些问题便是监管关注的重点。
同样在上市之路上摸索的黄金珠宝企业还有周六福珠宝。早在2019年5月,周六福就已首次预披露招股书,后波折横生,三次闯关A股IPO均告失败,最近一次是今年11月8日,深交所决定终止周六福珠宝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审核。有观点认为,周六福也可能仿效老铺黄金及梦金园转战港股IPO。
梳理发现,行业内较为知名的企业,基本都已踏上资本市场。周大福、周生生、六福集团等在港股上市,老凤祥、中国黄金、周大生等企业则于A股上市,其他品牌确实“很难不眼红”。
“在内地A股,市场对此类企业的估值普遍不高,也并非创新产业,所以上市难度较大;相对来说,港股此类公司上市较多,且门槛低,估值对照相对直观,所以谋求赴港上市。”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对记者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