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5日电 (朱贺)以“教育·科技·人才”为主题的首届港澳发展与创新学术论坛5日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百余位内地与港澳嘉宾参加活动,共话内地与港澳人才高质量培养。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段鹏致辞表示,论坛聚焦内地与港澳教育发展、港澳研究学科创新,又涉及港澳人才培养与国家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等议题,是在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背景下对教育、科技、人才的全面解读。
国务院港澳办港澳研究所所长、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奚俊坚表示,培养适应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是时代赋予港澳的重要使命。国家“十四五”规划分别为香港、澳门明确了“八大中心”和“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定位,港澳新发展亟需新型人才支撑;同时,港澳作为“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桥梁通道,要发挥好“超级联系人”的作用,需要既了解世情、国情、区情,又能服务国家和港澳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舒刚波说,内地和港澳的教育合作交流近年获得蓬勃发展。港澳青年教育培养是中央和特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切的问题,是壮大爱国爱港、爱国爱澳力量的责任使命所在,也是未来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的历史任务。
活动中,香港大学荣休教授、香港大学前副校长程介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党委书记屈哨兵和澳门城市大学校董会副主席孔繁清等嘉宾分别围绕“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教育与语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背景下港科大(广州)的设立与建设发展”“文明互鉴在澳门:历史、现状与展望”等议题作主旨演讲。(完) 【编辑:朱延静】
中新网重庆12月5日电 (记者 周毅)5日,首届中国(綦江)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重庆举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和投资合作协议,总金额42.25亿元,将打造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食品产业新地标。
图为首届中国(綦江)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中新网记者贾楠摄
据悉,重庆綦江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食品原材料,以100万头生猪、30万只黑山羊、10万亩草蔸萝卜、7万亩辣椒为依托,深耕食品精深加工,形成了火锅产业、特色预制食品产业、特医特膳休闲食品产业三大产业布局,2022年食品加工类企业实现总产值近40亿元。
重庆綦江迄今已有1400多年州县建制历史,不仅有红色文化、版画文化、移民文化等多元文化交融共生。还有轻合金材料、智能装备制造两个主导产业,火锅食材、信息安全、天然气化工、装配式建筑4个特色产业集群,以及1.2万亿方页岩气正在整体连片开发。
本次大会以“多彩綦江、共创未来”为主题,由中国罐头工业协会、中共重庆市綦江区委、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大会期间还将举办火锅消费周、全国知名食品展、北渡鱼王争霸赛等活动。
大会现场,中国罐头工业协会理事长刘有千介绍,食品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食品工业常年占到轻工业经济总量的40%以上。在现在的市场经济阶段,食品工业逐渐向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食品种类和品质也得到了极大丰富和提升。
刘有千说:“食品行业依然面临着消费者不够信任或者说不敢信任的信任危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质量安全放在首位,这是一条红线,绝对不能过界。”(完)